Made in USA 與 Made in Taiwan
歐巴馬上任後宣示,推廣美國製產品,以擴大就業機會,提振經濟,對抗經濟蕭條。台灣地小物薄,歷來以勤奮工作,降低製造成本,幫國際品牌代工,維繫台灣經濟。而代工產品銷售對像,歷來均以美國為大宗,台灣人工、原物料成本提高之後,改以台灣接單、規劃、設計,中國大陸、東南亞生產,轉銷全球,為台灣獲利主要模式。美國不景氣了,預期非民生必要消費性需求會降低,原來因為美國人工貴,美國不願意生產的產品,在經濟蕭條,失業率提升後,有可能會在美國政府鼓勵下,重新在美國生產,直接壓縮台灣外銷市場,傷害台灣繁榮。台灣必須趕快因應轉型,不能坐以待變,等待美國景氣復甦。重溫舊夢,絕不可期。
美國的產品軍火、民航機、核電廠、電腦、通訊網路設備、小麥、玉米、黃豆、畜牧肉類、水果、蔬菜,歐巴馬政府都會親自推銷對,不惜對各國政府施壓,協助美國產品外銷。台灣會受到直接壓力,也會因為他國受到美國壓力,間接受到影響。美國通暢的關稅政策,會不會檢討,用於促進 Made in USA 政策執行,台灣必須先期預防。
台灣工程實務背景強,擅長壓低代工成本。台灣外國語言、文化掌握能力低,不擅長自創品牌,不擅長自己設計出市場需求的產品,更不擅長創造市場需求。但根據 1928 年經濟蕭條經驗,復甦期可能長達一二十年。在這一波經濟蕭條中,各國政府勢必封閉保守,不擇手段,擴大內需。台灣以壓低成本代工外銷生存模式會越來越困難。各國政府在抵抗失業時,勢必考慮社會救濟成本,一旦以工代賑,成為各國政府主流思考,台灣產業降低代工成本,根本無助於打開外銷市場。
台灣要生存,要趁還有本錢時,積極引進外國頂尖的設計人才,慢慢從自創品牌開始,到自己設計產品,最後走向創造國際市場需求。唯有依賴台灣獨到的產品設計,掌握市場脈動,領導市場需求,才能在這次經濟蕭條保守封閉環境中脫困。
大家回想一下早年台灣代工技術的培育,也來自歐、美、日本技師的領導,當時台灣年輕一代工程師,跟著外籍技師做了十年八年,終於把自己培育成精英,也找到適合台灣環境的代工模式。
台灣人工貴了之後,政府、業界喊產業升級喊的夠久了!未見成效的原因是:國外大廠為降低生產成本,找台灣代工,要把外國專業人士拉到台灣,台灣年輕一輩有機會面對面學習。原創設計,領導市場,只要少數精英,沒有地理限制,不需要把大師拉到產地。台灣政府、企業不主動砸錢引進大師,再不景氣,精英也不會自己到台灣來。
絕大數人是普通人,需要大師教導,需要大師帶領,需要大師在身旁早晚觀摩,需要環境學習。天縱英明的開山大師,百年難得一見,台灣出不了幾個,中國出不了多少,亞洲也不夠多,一定要從全世界頂尖群中重金禮聘。
努力硬闖,勤奮研習的經驗,在代工領域一定有成。產業升級,要的是頂尖中的頂尖創意,強求不得,唯有禮賢下士,重金禮聘,別無它途。
台灣是移民社會,民風強悍,賭性堅強,三百年來民間活力一向遠超過政府。這一代年輕人或許不如先民能吃苦,但觸感敏銳,從未改變。移民組成的社會,再苦,再難,都能走出自己的路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