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共同建設光纖到戶

共同建設光纖到戶

固網提供基礎建設,但賺不到錢。沒有固網的基礎建設,行動電話基地台會沒有可靠的專線,行動電話服務從前幾年 2G 單純的通話服務,一直沒有成功轉移到 3G 影像電話,但 3G 3.5G 手機上網經由 iphone 3G 的全球行銷已成氣候,使用的頻寬只會越來越多。手機上網視訊應用一旦普及,習慣一旦養成,手機上網視訊應用,頻寬需求比單純手機通話放大百倍不止,上網時間比通話時間成長百倍以上,基地台頻寬需求會增加百倍以上,不可能再依靠 T1、E1低速數據專線,也不可能依靠穩定、容量相對不足的各種無線網路技術,一定要靠相對穩定的寬頻光纖網路。

ISP 上網服務品質依靠固網基礎建設,好 ISP 本業賺不了錢,但若沒有 ISP 賠錢提供上網服務,ICP 就沒有服務機會。多元化的網路內容服務,是數位化生活重點。基礎建設不足,寬頻費率偏高,寬頻服務就無法提前卡位。寬敞的高速公路完成,利用高速公路的服務自然水到渠成。有了低月租寬頻對稱網路,寬頻內容服務才會水到渠成。

固網剛開放時,有的固網規劃使用 Cable modem,有固網規劃 power over Ethernet,有的固網規劃用瓦斯管穿光纖。可惜固網執照拿到手,新固網有興趣的只是不需投資穩賺不賠的國際電話,沒興趣進行基礎建設,沒興趣費時花錢重弄一套全新的市內電話、長途電話與行動電話競爭。

台灣的第四台早年由和信、東森集團二分天下,第四台原有機會整合電視、電話、網路三種服務。可惜陰錯陽差,和信轉戰 ISP 成功,在海外上市,募集到大量資金,轉戰網路內容服務,獲得成功,並未立即進行電信基礎建設。東森最早發現固網賺得慢,ISP 賺不到,購物頻道賣東西最實在。第四台兩大業者要賺的穩的,要賺的快的,放棄基礎建設,讓中華電信有時間進行骨幹翻新,進行光纖到戶佈纜,建構 NGN 網路。

固網開始營業後,台北市政府曾經規劃人行道電信共同管溝,也真的進行了人行道翻新,建設共同管溝,可惜人行道不連續,路口障礙重重,銜接問題嚴重,共同管溝管徑太小,甚至趕不上草莽的下水道附掛佈纜方便可靠。

新年期間媒體報導台北市政府有意進行光纖到戶建設,可能會採用 BOT 方式運作,節省經費,落實規劃、使用整合。新舊固網也都對台北市的規劃表示興趣,台北畢竟是首善之區,65% 的電信、網路、電視用戶、流量落在大台北地區,不管是新舊固網,或是 Cable 系統業者,目前都只有光纖骨幹,即使是光纖普及率最高的中華電信,到光纖到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台北市政府雖然不懂電信、網路與電視,但握有路權,也握有建築執照發放審核的公權力,真要相關業者共同投資進行台北區光纖到戶普及建設,技術、經費、需求、公權力都不是問題,只有民意需要溝通。

但我們也不能對政府規劃抱以過高期待,畢竟過去作的好的案子不多,被批評的案例還真不少。公車開放民營,早年看好,近年已經難以控制,也難以回收路權。放寬建蔽率,獎勵停車場建制,最後絕大多數停車場沒有對外開放,甚至被挪做他用的也很多。獎勵開放空間,放寬建蔽率,幾乎都在建照拿到手之後,完全變成私用封閉空間。古蹟建蔽率轉移更是怪獸,影響社區整體規劃不說,增加其它社區負擔,影響鄰居日照與視野,被批評是慷他人之慨的政策。

國內外經驗,不管是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區段徵收土地,重劃之後,完成公共建設,再由地主個別加工處理,才是爭議最少,最好的規劃。原因無它,絕大數公共建設,需要整體規化,需要上下游相關工程配合,需要一次施工,需要全面提供服務,規劃才能簡潔,品質才會好,單價才會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