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舉債擴大內需進行公共建設對抗經濟蕭條

舉債擴大內需進行公共建設對抗經濟蕭條

上一次克服經濟大蕭條的成功經驗,是美國政府舉債進行水庫、州際高速公路公共建設,創造就業機會,以政府消費,打開經濟蕭條。政府舉債是禍留子孫,被視為最不負責任,被視為政府無能,討好選民的行為。但若政府舉債,長期投資,進行公共建設,一面治標,繁榮經濟,一面治本,進行基礎建設,雖然動用子孫的錢,債留子孫,但創造優良的環境留給子孫,被認為是富裕美國的主因,也是美國當年從經濟大蕭條中脫困的主因。美國公路交通良好,運輸成本低,百業興榮與經濟蕭條後的振興方案有關。水庫建設完整,富裕了農業,開創低地價的不適人居新都市。土地成本低,被認為是美國成功因素。

921 之後地質學者提醒台灣最少會有十年地質不穩,遇雨坍方,遇雨河川改道,地質不穩定時,山區修橋、修路,效果不彰。但隨 921 時間過去,在民意壓力下,大家健忘,一遇颱風土石流,坍方,河川改道,民意代表、輿論重建壓力隨之而來,我們若不給大地喘息重生的時間,大地勢必會反撲,白花錢事小,帶來人禍事大。

這次全球經濟大蕭條,起因在美國過渡膨脹國力,政府舉債過度,企業不思提振生產力,只玩財務操作,人民不願意努力工作,不但繼續消耗資源,還要提高生活條件。二十年來美國玩了多次匯率操作,債留他國的把戲。玩了多次發動戰爭降低油價,提高政府支出,現在美國最後的龍頭金融業倒閉,導致美國消費不振,引發全球經濟蕭條。目前美國政府還在救急,還未進行治本提振方案。但美國民眾已經喪失勤奮工作的動力,僅憑少數精英,僅憑科技,僅憑財務,已難重振國力。美國必須有更大的蕭條,才能刺激民眾做根本的改變。開發中國家交通已經改善,農業技術也大幅改進,教育也已普及,全球經濟會恢復繁榮,但經濟重心一定會逐漸會從美國轉移到中國、印度、南亞、東歐。預期南美、非洲不易在這次蕭條後的恢復契機中興起。台灣企業重心如何從美國逐漸轉移到其它地區會是台灣經濟復甦的關鍵。掌握契機是台灣卡位成功的關鍵。大家都看到中國的崛起,但看到印度、東歐、南亞崛起的不多。台灣新生代戰鬥力、吃苦意願,不如上一代。台灣這一代雖不擅長於面對面溝通,但擅長卡位,擅長使用電腦網路,只要方向對了,台灣會再度崛起。

都會區興建快速道路,興建捷運,新市鎮開發,軟體園區開發,網路基礎建設,重新思考水電供應,節能產業規劃,應為台灣振興經濟,擴大內需,對抗蕭條之主要方向。追循 1929~1939 上次經濟大蕭條的克服方案『政府舉債建設』應該沒錯,但一定要考慮台灣的環境,要考慮民智已開,媒體發達,溝通比當年方便太多,這次大蕭條可望比上次大蕭條恢復期短的多,意味著趁大蕭條恢復的翻盤發展機會稍縱即逝。

沒有留言: